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 | 我的书架 | 手机阅读

龙腾小说吧 -> 历史军事 -> 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

第523节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还好已经是深秋,她外面还有一件鹤氅可以遮掩。『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 @ gmail.com』


    说起曜初,皇帝就说起黄昏后还宣她入宫的缘故:“正是为了曜初的一道奏疏。”


    说着把镇国公主府的奏疏,递给姜握。


    是一封议‘礼制位分’的奏疏。


    回应的正是从前礼部官员那句‘若陛下立公主为皇太女,将来驸马又该如何安置称呼?’


    镇国公主奏曰:尊卑有序,在定驸马如何安置称呼前,应当先定陛下后宫位分与称谓。


    从前那些诸如‘贵妃、嫔’等女妃称呼,也当改一改了。


    圣皇帝道:“朕叫你来,正是议一议这道奏疏。”


    姜握已经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捧着,想了片刻后:“我实想不出什么位分称谓。”


    她本来对各种起名就不是很擅长,何况今日还喝了酒——她可并非斗酒诗百篇的人,喝了酒只能让她不愿意思考。


    “臣不似陛下与先帝,都是极爱改名的人,陛下何须问我。”这不是陛下的专长吗?


    说完后,姜握和圣皇帝同时想起一事。


    姜握道:“先帝年间,龙朔二年,曾经大改前朝官制与后宫位分。只是两年后又改了回去。”


    圣皇帝没喝酒,很快想起了当年先帝给后宫改的位分:赞德以代贵妃,秩正一品;宣仪以代九嫔,秩正二品,承闺以代美人,秩正四品;承旨以代才人……[]


    一一写下来看,有的需要再改改,有的倒是可以直接用。


    再加上……


    姜握因吃多了酒,有些话就无所顾忌说出来——


    她笑道:“何况,先帝如何算不得陛下元后呢?由他来定一定陛下后宫位分也好。”


    皇帝闻言也笑了:“很快冬日祭礼了,这话朕带你去先帝太庙说。”


    什么叫酒壮人胆,姜握点头道:“别说都太庙了,让我去乾陵门口,我也敢说。”


    *


    暂定过后宫位分后,圣皇帝又问了几句阿鲤的事儿。


    之后不免指了奏疏:“曜初那孩子,做月子也不肯安安分分歇着。”


    姜握笑道:“毕竟是陛下的女儿,总是像的。更多小说 LTXSFB.cOm”


    皇帝也不由一笑。


    也是,她当年每回怀孕生育前后,正事也都没耽误。尤其是,最后生令月和旦儿的时候,都是四十岁整了,哪怕到了孕晚期,也还是按照计划去行了亲蚕礼。


    而说起亲蚕礼,圣皇帝又沉吟片刻。


    “朕自不会再立皇后,但总不能从此后,只行天子亲耕,再不行亲蚕礼。”


    姜握举手发言道:“亲蚕礼的话,宰相代行就是,先例可就在眼前。”


    “我举荐王相去,他最擅长。”


    而且……能在两朝代行亲蚕礼,岂不是一桩典故?


    圣皇帝先是一笑,然后道:“朕不与你说笑话了——你若愿代行,朕便令礼部准备明年二月的亲耕和亲蚕礼。”


    姜握想了想:“也好。总不能终陛下一朝,一次亲蚕礼也无。”


    她又笑道:“而且,当年我还陪同陛下行过一次亲蚕礼呢。”正是皇帝有太平的那一年,因怕太过劳累而伤身孕,姜握就随行在侧。


    故而流程她都还记得。


    *


    然而次年二月,姜握到底因故未在洛阳,没有行成此礼。


    依旧只好由王玉代行亲蚕。


    第349章 奉亲长安


    镇国公主府的满月宴,恰是在天授二年的冬至休沐中。


    冬至乃大节。


    用王相的话说,便是:“冬至当安身静体,百僚绝事。”是绝不能做什么公务的。


    其实这句话,也是《礼仪制》里头所记载——别看王玉平时对礼法、礼仪事也未如何重视。


    但事涉放假,那必然立刻奉如圭臬。


    当真就是一个:我所需即为精华,当取而用之。


    *


    既在休沐中,镇国公主府的筵席就更加热闹齐全,百官皆亲至为贺。


    按照都中的新俗,如今宴饮之事,渐不分什么前院官客(男客)、后宅堂客(女宾)。


    也实在是分不开。


    然而席上有一人,今日却是十分怀念,过去作为堂客坐在后宅的感觉,那便是千金公主。


    毕竟,若是坐在后宅,就不用跟大司徒同席,也不用经历这一切了——


    陛下是早定了会亲至小郡主的满月宴,但圣驾自是最后才降临。


    在此前,众人便在上了茶点的席间闲谈。


    也不知是谁,就提起了陛下新拟定的后宫位分。


    此时,千金公主尚能从容。


    然而,很快,她就失去了笑容。


    说起来,千金公主因是李唐宗亲里最早投向圣皇帝的,便得了加五百户实封的奖赏。


    于是许多后知后觉磨磨蹭蹭的李唐宗亲,虽然有时会背地里嘴她精于谄媚,但也不得不感慨,甚至佩服千金公主行动力极强,敢想敢干,永远冲在讨好皇帝(不管是哪个皇帝)的第一线。


    比如,她是第一个给圣皇帝后宫里送人的。


    真是会做人啊。


    此时便有一个李氏郡公,一来为了奉承千金公主,二来也是为了打探消息,主动起了话头:“说来,还是千金堂姑是头一份的体贴,特意挑了人送进宫服侍陛下。”


    千金公主:……这么多茶点,怎么还堵不上有些人的破嘴。


    谁是你堂姑,别挨我!


    那李氏郡公却完全没有领会到千金公主眼,他沉浸在想打听消息的情绪中:从千金公主送人到现在,也有一年了。


    这一年来,虽陆陆续续听说有不少人家给陛下送各色擅艺的乐伎、良家子等后宫人,但似乎没听说有什么得宠的。


    不过应当是他们这些人身份地位不够,打听不到宫闱之事。


    毕竟圣皇帝在他们识趣后,能留他们一个爵位,已经是开恩,自不能像原来一样作为皇亲国戚出入宫廷——哪怕皇帝不认武氏宗亲,也轮不到他们这些李唐宗亲啊。


    认真算来,他们现在只能算是……后族亲戚。


    只是圣皇帝看在先帝的颜面上,再留一代爵位罢了。


    既已经被挪出了宗正寺,那这爵位,当然就不能再传给儿女。


    由不得他们不心急,想要寻法子讨好下皇帝。


    他们不能出入宫廷,但千金公主还是比较有体面,且又是女子,还是可以入宫请安的。


    于是李氏郡公刨根问底道:“如今后宫位分已定。不知堂姑送进宫的那位,将要封一个什么位分?”言下之意,给我们透漏点陛下的喜好呗,有好处大家分一分好不好?


    千金公主:什么位分?宦官位分!


    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?


    见千金公主冷着一张脸,那李氏郡公只好怏怏罢了,觉得这堂姑好生小气,只想着自己讨好陛下,丝毫不念亲戚之情。


    然而,对千金公主来说,这还不是最惨的,最惨的是,这种女帝后宫位分的新鲜话题,以她们的桌案为圆心,很快传播出去,形成了热议的话题。


    千金公主铁青的脸色根本阻止不能,她眼睁睁看着这热度蔓延到主桌。


    此时只有镇国公主与大司徒分左右坐了主桌,留了正座给陛下。


    千金公主痛恨自己的好视力——她眼睁睁看到话题传到大司徒那里,然后,大司徒转头对她笑了笑。


    千金公主:这是我的最后一餐了吗?


    一顿佳宴,千金公主自是吃的食不知味提心吊胆。


    而其余许多朝臣,心思也都不在镇国公主府的佳肴美酒上。


    尤其是圣皇帝亲至,给小郡主正式赐名为‘赪’,更彰皇帝对镇国公主府的看重。


    朝臣们心知肚明。


    该要拜见新的皇储了。


    *


    果然,天授二年的腊月。


    在镇国公主修养月余,重新立于朝堂之后——


    帝正式下册书,立皇储!


    朝堂有度,天子之言规制有七:诸如册书、诏书(制书)、敕书等,其中最要紧最郑重的便是册书。


    唯有册封皇后与皇储诸王可用。


    因此,这也是圣皇帝登基以来,第一道册书。


    镇国安定公主武曜初,临轩受册命,是为皇储。


    是日,大司徒为册封使,授册书于皇储。


    **


    因册封皇储接连新岁,等终于过完年后,朝堂之上也是人倦力乏。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,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